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动态 » 正文

严守安全底线 强化应急管理 筑牢达州城市发展的安全屏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3-15  浏览次数:292

严守安全底线 强化应急管理 筑牢达州城市发展的安全屏障


       安全是城市发展的基石,没有基本的安全支撑,城市的内在价值无法生动显现。达州市地形复杂,区域内沟壑纵横、雨量充沛、雨季集中,是自然灾害高发、易发、频发地区,全市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097处,山洪灾害危险区1401处。
       2020年,达州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应急能力提升,不断夯实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基础,成功应对处置了“6·17”“7·16”等9次区域性洪涝灾害,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8万余人次,有效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理顺体制机制

加强防灾减灾救灾统筹联动

安全事关民生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责任重于泰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2020年1月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全市防汛减灾和地灾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市防汛减灾推进会议、防汛减灾工作调度会议10余次,研究分析汛期防汛减灾形势并作出具体安排部署,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重点县(市、区)进行检查指导。落实县级党委政府防范应对洪涝地质灾害主体责任,切实把工作责任落实到基层一线,把防灾措施落实到每个隐患点,进一步完善市、县、乡、村、组、点六级群测群防体系,确保预警信息逐点、逐户、逐人传达到位,并按照“主动避让、提前避让、预防避让”原则和“县包镇、镇包村、村包组、干部包户”包保责任制要求,坚决果断组织临灾应急避险,第一时间疏散转移受灾和受威胁的群众。

安全管理,既要有精细化管理的探照灯,也要有系统性思维的大局观。当前,城市越来越像一台精密的仪器,任何一个没有拧紧的螺丝钉,都可能引发系统性问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调整完善市应急委和市减灾委,市应急委设立防汛抗旱、地质灾害等17个专项指挥部,不断理顺防汛抗旱、地质灾害等专项指挥部运行机制,加强了组织领导,增强了统筹调度和应急指挥能力,形成“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层级响应”的灾害应对处置机制。常态会商研判。市减灾委统筹气象、水文、水务、自然资源等部门对全市雨情、水情、灾情实时监测预警,针对重大天气趋势,联合向部门单位和公众发布措施建议,2020年开展会商研判30余次,印发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分析报告9期,有效指导各地、各部门、各行业做好灾害防范。市气象灾害指挥部向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决策部门报送专题气象信息221期,在微信公众号发布预警信息100余次,市应急管理局联合市气象局向公众发布气象服务微博1600余条;自然资源部门发布预警信息160余次;水务部门发布洪水预警135站次,发布山洪预警196次。

我市按照“模块化、流程化、清单化”要求,制定洪涝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工作手册,与巴中市、广安市建立渠江流域洪涝灾害跨区域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并签订合作协议,实现快速、高效救援救灾。建立市级消防救援队伍、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等专业救援力量与蓝天、巴山、渔民等社会救援力量的定期交流机制,形成“区域联动、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大应急”格局。加强科技投入,通过无人机遥测、地表裂缝监测仪等普适性专业设备,实现了威胁50人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动态监测全覆盖、监测预警全时段,全部隐患点信息及监测员信息向社会公示公告,构建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防灾网络。

夯实能力基础

提高自然灾害应对处置能力

安全发展是城市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实现任何可能的基准线,不能有任何的侥幸心态。保障城市安全,既要在应对极端天气、自然灾害等方面未雨绸缪,也要在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等方面紧跟城市建设步伐。

完善预案,先后修订《达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达州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达州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达州市城市防洪预案》《达州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完善17个专项指挥部工作规则及办公室工作规则,建立了上下贯通、无缝对接的应急预案体系。开展全覆盖隐患排查、核查,强化重点区域排查,把学校、场镇、医院、村民聚居点、交通沿线、旅游景区等作为重点排查对象,加强重点时段管理,落实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等工作措施,将强降雨和长时间降雨作为排查的关键时期并贯穿整个汛期始终。分类建立隐患台账,落实应急排危、工程治理等措施,及时消除隐患,确保整治销号。汛期共投入隐患排查队伍406支、累计出动1667组次,投入排查人员2488人、累计出动5926人次,累计排查对象6638处。

建强救援力量,大力推进区域性应急救援基地和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强化高端设备配置印发实施全市《应急救援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组建市级森林防灭火专业队伍,推进各地半专业救援队伍建设,全市现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23支,兼职队伍163支,社会救援队伍10支,配备灾害信息员3065名。建立应急救援队伍联动协作机制,与重庆市万州区、开州区和巴中市、广安市等地实现区域联动应急救援,牵头举办西南区域矿山应急救援联动演练。开展救灾与物资保障、洪涝地质灾害应急应对培训,覆盖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充分利用村村响应急广播、两微一端等平台广泛宣传防灾避险知识,发送科普及预警短信1300余万条。印制“防灾工作明白卡”1159份、“避险明白卡”14245份,印制宣传挂图28000余份。组织开展抗洪抢险、地质灾害、森林防灭火、危险化学品处置、防御超标洪水调度等综合应急演练,县、乡各级开展演练1500余场(次),增强了实战能力。加快推进全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步伐,积极采取以防灾公园为主,广场、学校操场等为辅的方式进行应急避难场所设置。今年以来,我市共对人民广场、市体育中心、四川文理学院、达州市第一中学应急避难场所进行了专业设计和打造,建成规范化的应急避难设施,全市现有应急避难场所40处。

加强应急准备

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保障体系

优化救灾物资储备职能,市本级和7个县(市、区)的救灾物资储备职责职能全部由民政部门转隶到应急管理部门,实现了采购、储备、调拨一站式管理。完善市、县、乡三级物资储备体系,建成1个市级、5个县级救灾物资储备库,推进60个乡镇物资储备前置点建设,依托国家应急资源管理平台,动态掌握物资储备情况,科学确定储备规模,合理优化储备布局,加强应急救援救灾装备建设,提升装备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目前全市共储备帐篷6732顶,棉被54658床,棉大衣9528件,棉衣18152件,睡袋7107件,折叠床2122件,防潮垫2661件,应急照明设备30套,以及其他各类相关救援救灾物资共30余万件。

优化技术支撑保障力量,优化防灾减灾救灾应急专家库结构,深入开展洪涝和地质灾害等风险及救援能力分析,强化辅助决策。与省煤田地质局137队及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283大队签订技术合作战略框架协议,常备专业技术抢险队伍350余人。严格执行主副班、24小时值班及信息报告制度,重大节假日、主汛期等重点时段重点值守,暴雨蓝色预警期间在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实行三级勤务,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出动、第一时间处置。五是加大财政保障。市、县两级将救灾物资储备纳入财政预算,2020年以来,市本级配套1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救灾物资采购,县级财政共配套1240万元用于救灾物资采购,市级财政预算应急准备金500万元。

如果没有现代化标准和精细化管理,就无从勾画让人流连忘返的生活场景。达州强化应急管理工作,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安全社会治理格局,彰显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导向。从大处着眼、科学谋划,于小处求精、力降风险,以匠心精神筑牢城市的安全底线,着力创造与人民生活需求相匹配的栖居环境。


(据:达州应急)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  
  • 达州市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达州市练能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达州市长天技能培训有限公司(http://www.dzsln.cn) @ 2016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verved
  •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北路322号(凤翎关中奥酒店) 邮编:635000 电话:0818-2523555
  • 网站备案号  蜀ICP备16035414号 技术支持:大亚网络